39歲畫家因「沒了靈感」執意當和尚!15年後前妻找上門懇求:兒需要你 還俗「一畫賣1173萬」

2010年,一個中年女子皺著眉站在一個和尚的面前,她輕聲細語地說道:「還俗吧,我和兒子都需要你。」

這個和尚就是著名畫家史國良,而他面前的女子則是和他離婚十五年的前妻。

1995年,為自我救贖,當時深陷地獄的史國良選擇在美國西來寺剃度出家。

一入佛門四大皆空,史國良本以為他會就這樣平靜地過完一生,卻不料,15年後,他毅然決定:還俗!


Advertisements

之所以做出如此決定,不過是因為,當時家中有一個人急需他拯救。

所謂解鈴還需系鈴人,細究起來,導致這個人陷入深淵的,正是當日離家,一心墮入空門的他。

終歸,一報還一報。

欠下的,終究是要還的。

人在世上活一遭,不論怎麼活,都會有遺憾。

在塵世、佛門交替雲遊數載後,史國良才瞬時頓悟了這一法則。


Advertisements

史國良本以為遁入空門能解他一世哀愁,哀愁解沒解先不說,間接導致他人墮入地獄倒是真的。

這個人正是他17歲的兒子。

史國良的兒子發生了什麼事?這和史國良出家又有什麼關係呢?

人一生,見天地容易,見眾生容易,但唯獨見自己最難,看清自己更難。

1989年,當時在國內已小有成就的史國良毅然決定放下國內的一切,奔赴加拿大溫哥華。


Advertisements

史國良遠離祖國,奔赴溫哥華的原因很大眾。

追求完美、極致是藝術家的天性,但實則,十全十美的東西並不存在。

只要是客觀存在的事物,其中就必定會有些許殘缺。

只是,此時的史國良一昧地要求自己不斷自我超越,創作出更為完美的畫作。

新的畫作需要新的靈感、新的感悟,而藝術家最為依賴的靈感又源於經歷和實踐的不斷碰撞。

殊不知,江郎也會有才盡的一天,縱是再厲害的藝術家,靈感也會有枯竭的時候。


Advertisements

而恰巧,史國良當下就處於這一階段。

冥思苦想數日,史國良望著白茫茫的畫紙,始終無法下筆。

焦慮和行業無關。為擺脫自己當下極度焦躁的狀態,史國良決定出去走走,尋找靈感。

就在史國良愁苦之際,國內一些年輕藝術家的討論被其無意間熟知。

根據年輕人討論的意向,史國良了解到,當下西方的社會主義藝術正蓬勃發展,所謂藝術無國界,西方的藝術已逐漸滲透到了中國。


Advertisements

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。

彼時正困於靈感枯竭、沒有新的創作方向的史國良動了心。

史國良意欲通過出國、通過接觸西方的藝術內容,來開啟自己新的繪畫征程,讓自己的繪畫創作上一個新的台階。

最先提出反對意見的是妻子劉玉梅。

出國不是到菜市場買菜,當中所耗費的成本有多高,不用想也知道。

再者,他們的圈子在國內,史國良貿然出國,勢必會瞬時打亂所有人的規劃。這件事急不得,還需要從長計議。


Advertisements

只是,當下一心求新生的史國良自是顧不了這些,只是一心想往外跑。

殊不知,國外的月亮並不比國內圓,世界上也並不存在一種能住人直達自己理想目標的方法。

任何一種選擇都有其兩面性,有好的一面,也有壞的一面。

史國良既然做出出國這一決策,就勢必會得到出國所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。

當然,此時「身在此山中」的史國良,滿心都是希望,認為前路都是坦途。

妻子劉玉梅苦口婆心勸說史國良無果,只得舉家前往,並定居加拿大溫哥華。


Advertisements

實則,出國之前,劉玉梅的心中是慌亂的。

果不如然,剛到溫哥華不過數月,問題便逐漸顯露。其中,史國良的問題最為顯著。

雖說人是環境的產物,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,成人的適應能力遠不如孩子。

最先察覺出父親變化的是史國良的兒子。

在國內時,父親向來溫婉、和善,輔導他的功課也是很有耐心。但到了溫哥華,父親卻一改往日常態,脾氣變得甚是急躁。

家裡的氛圍也因他的改變而緊張不已。

因著史國良的變化,父子倆的關係愈發緊張。


其實,史國良身上所發生的一切變化,劉玉梅都心知肚明。

人的痛苦,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。歸根,是現實和理想的巨大落差,逐步吞噬了史國良的激情、信心,讓其陷入了自我否定、自我懷疑的怪圈。

終究,再厲害的人,身上也有弱點,再出色的畫家,也有其搞不定的事情。

史國良是國內小有成就的畫家沒錯,但這並不代表他在處理生活問題上依舊能如魚得水。

史國良高估了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,亦低估了不同國度之間,文化不相容的複雜性。

再者,退一步講,不同的國度之間,文化有差異,語言不同,本是很正常的事。


所謂入鄉隨俗,既然做了這城市的外來客,自然得放下自己之前所習慣的一切習俗、文化、交際等,重新開始接受新國度的文明。

不論是溫哥華的文化也好,語言也罷,史國良都沒有很好地去接受、學習,如此,他平日出門,和他人交流困難,融不進周圍的生活,也是自然而然的事。

真正讓其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,傷害到他筋骨的是工作上的事情。

畫家不同於靠手藝吃飯的人。

畫作這類藝術品,是人在滿足基本的溫飽後,才會出資購買享樂的玩意。

換句話說,畫作並不是人們生活中的剛需,它不過是人們閑暇時刻用來調劑生活,增加生活樂趣的附屬品。


另外,不是每一幅畫都能遇到懂它的伯樂,也不是每一位觀眾都能讀懂一幅畫的真正含義。

因著種種原因,最終,史國良到了溫格華後,很長時間都沒找到適合他的工作。

身為一家之主,史國良自是要義無反顧地扛起養家的重擔,如今妻子放棄國內的安穩生活,和兒子一同和他搬遷到溫哥華。

今日,他不但沒有兌現他當日的諾言,再這麼下去,還極有可能導致全家人陷入更為動蕩的境地。如此情景,史國良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