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成父親遺願!孝女砸千萬「改造祖宅→121坪別墅」 一到夜晚「大驚喜出現」為爸爸點亮回家路

為了可以讓室內和室外產生對話,我在靠近院子一側的牆上,設計了三個高低不同的玻璃窗。最矮的窗戶,是根據殷女士小孩的身高設計的。

Advertisements

中間和後側的窗戶,是根據殷女士和她母親的身高設計的。她們每個人所看到的,都是不一樣的風景。

這裡的布置十分簡單,祠堂門口正對的位置,擺放了一塊石頭,與院子裡的是同一塊,象徵著父愛如山。

Advertisements

右側的牆壁上,只掛了幾張老照片。很多珍貴的、有意義的物品,大多被殷女士和她的母親帶在身邊。我想,她們以後會慢慢把這些東西帶過來,親手布置這個空間。

在正房與祠堂之間,我沒有做任何的阻隔。而是設計了一條通道,讓祠堂成為通往正房的必經之路,突出這個空間在整個房子裡的重要性。

Advertisements

因為一片油菜花田,

加蓋了二層樓

這個房子,面積最大的空間是正房,有兩層,主要是為了滿足殷女士一家的生活需求。

殷女士和她的媽媽、丈夫、兩個孩子,雖然長期定居在國外,但一年還是會回來住2天,探望老家的親戚,同時也陪伴父親。

Advertisements

一樓是相對開放的空間,有書房、起居室、餐廳、廚房和行李房。

他們一家五口每次回來,都會帶很多行李,除了日常品,其他的東西可以直接放在這裡,十分方便。

Advertisements

連接一樓與二樓的,是一個旋轉樓梯。它的體量很大,我把它設計得很酷炫。順著樓梯走上去,可以看到一個半米高的圓,它的直徑與樓梯是一樣的。

小孩站在這裡,可以直接看到客廳,隔空和一樓的家人喊話,是殷女士兩個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。

Advertisements

二樓是居住空間,有三個卧室,都是套房,每個屋子都有獨立的為衛浴空間和衣帽間。

殷女士有兩個小孩,所以我把面積最大的房間留給了他們。這裡不僅採光好,還有格柵,過年的時候,他們常常待在這裡不肯出去,安靜地畫畫,或是做遊戲。


Advertisements

其實,正房原本只有一層。2018年的4、5月份,正房已經基本建造完成了,記得當時,我站在樓頂,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大片油菜花田,非常漂亮。

我覺得,這正是農村風景與城市景觀不一樣的地方,於是立刻決定修改方案,為正房再加蓋一層樓。並且將風景最好的空間,留給了殷女士的母親和孩子,這也算是另一種守護吧。

房子周圍的燈常年不滅,

照亮父親回家的路

大門的正上方,有一面牌匾,寫著「沁園」兩個字。這個名字是殷女士起的,因為她父親的名字裡,有「慶」這個字,就取了諧音,當作新房的名字。

這個村子有100多戶人家,都姓殷,彼此也認識。我就在村裡找到她們的一個親戚,親手書寫了這兩個字,裝裱起來,掛在院門口。

2017年秋天,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棟老宅。院子里,有8棵銀杏樹,是殷女士父親親手種的。風一吹,金黃的葉子灑落一地,風停的時候,又非常安靜。

現在的院子裡,我保留了其中一棵最漂亮的銀杏樹。

還在正房的前面,我還設計了一個淺水池。將原本老宅的一口老井裡的水,引了進來。陽光好的時候,淺池的水會將建築的輪廓反射到室內的屋頂上,讓家裡變得更明亮。

淺水池和正房之間,靠木地板連接。從餐廳右側的門出去,經過窄窄的一條小路,可以走到大門口。這與祠堂的通道,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動線。

房子最漂亮的時候,是在傍晚。我沿著整個建築的輪廓,安裝了太陽能燈,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,就會自動亮起來,照亮整個空間。

殷女士希望她的父親,對這個家依然是熟悉的,可以找到回家的路。

改造的時候,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來看這個房子。起初,我以為他們都是住在這裡的村民,後來才知道,很多人都是殷女士一家的親戚,或者她父親的戰友。

2018年的春節,是殷女士一家第一次看到新房,雖然她只住了兩三天,但很多親戚都來看望了他們一家。

之前因為房子小,大家不好聚在一起。現在房子變大了,親人、朋友之間也變得更親密了。

她們不在國內的時間,也都是這些親人和朋友,在幫忙一起照看房子。殷女士後跟我說,這次改造,不僅是為了彌補對父親的虧欠,也是幫他們一家設計了一個家。


參考來源 : 今日頭條 / 一條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