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過年回家嗎?父母老了最怕不是孤獨,而是「不被子女需要」!
一個人變老,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?有人說,是害怕。
不管年輕的時候有多麼無所畏懼,人一旦老了之後,就會對生活生出很多擔心。
我們的父母,不正是如此?
害怕自己成為累贅、害怕被子女嫌棄、害怕一再失去……所以愈發忐忑不安、小心翼翼。
我們討厭的話不敢說,我們不喜歡的事不敢做,就連想對我們好,都要看眼色。
生怕一不小心,就惹了我們不高興。
比起孤獨,害怕更讓他們絕望!
Advertisements
父母老了,最怕自己沒用
父母之於子女,就像是大雨中的一把傘,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們遮風擋雨。
可隨著年齡越大,我們好像就越不需要「這把傘」。
以至於常常忽略他們的感受、打斷他們的勸告、嫌棄他們的行為、違背他們的意願,甚至拒絕他們的關心,
有意無意地告訴他們,你們已經沒用了,我不需要你們了。
就像曾經看過的一部紀錄片。
下大雨時,父親因為擔心怕女兒淋雨,輾轉坐了很遠的公車,專門去送傘。
誰知女兒早已叫好了車,父親的出現反而添了亂。
看著父親手足無措地站在那裡,女兒只是不耐煩地說了一句:「以後沒事,就不用特地來一趟了,我又不是照顧不了自己。」
一句話,就讓父親偃旗息鼓了。
特蕾莎修女曾說過:「孤獨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困。」
Advertisements
人老了之後,最怕自己沒用。
尤其在子女面前,父母最大的需要就是「被需要」。
而當有一天不被需要的時候,好像生活也沒有了意義。
Advertisements
父母老了,最怕子女臉色
《論語·為政》中,子夏曾問過孔子,何為孝?
孔子的回答是:「色難」。
「色」乃和顏悅色之意,「難」意為困難。
「色難」的意思就是說,孝順父母,不給父母擺臉色看,是最難的。
關於這一點,作者閑時花開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:媽媽特意從老家來照顧她。
有一次她在家裡寫作,媽媽時不時拿著水果走進來:「妮,你吃蘋果不?」過了一會,媽媽又端著茶杯走進來:「妮,你喝水不?」
又一會,媽媽搓著手進來:「妮,你想吃粉漿麵條不?」
這時,她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怒火,沒好氣地說:「媽,我寫東西的時候,不要和我說話,一說話,我思路就斷了。」
一聽這話,媽媽瞬間像個做了錯事的孩子,「哦哦哦」地點著頭,彎著腰踮著腳,合上書房的門,悄無聲息地消失在門外。
此後,只要是她工作時,68歲的媽媽都會腳輕輕落地,人悄無聲息,話輕聲細語,就連咳嗽都要跑到衛生間關上門,生怕弄斷了女兒的思路。
後來她說:「原來,父母最怕的是子女的臉色。」
人老了之後,只要看到子女臉上流露出一丁點蔑視和不耐煩,自己的內心就會惴惴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