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點聞吐了!牙縫小石頭「刷不掉還很臭」 4招判斷口腔健康「做對減少70%」:牙齦不酸不脹
從小到大,父母一直告訴我們要愛護牙齒,可是很多人並沒有當回事,覺得有點小題大做,牙齒那麼堅硬,能出什麼事?可是隨著年齡增長,吃的食物越來越複雜,牙齒問題逐漸多了起來,牙齦經常腫起來,牙縫之間還有黃色的小石頭,用手晃一晃,有鬆動跡象,就連戴著口罩,都能聞到嘴裡臭烘烘。這時才意識到,牙齒問題真的很嚴重。
女大學生小吳長相姣好,可是卻沒什麼朋友,因為她的嘴巴太臭了,沒人想靠近她。剛開始她還沒有察覺,後來看到別人摀鼻子皺眉頭自己才意識到這一點,非常尷尬,再這樣下去,自己什麼形像都毀了。
在口腔科檢查時,醫生也被小吳的牙結石震驚到了,這得多久不刷牙才能變成這樣啊?黃色的小石頭里還夾雜著綠色,就像發霉了。原來小吳晚上從來不刷牙,只會簡單漱口,早晨雖然刷牙,但是很馬虎。醫生髮現她的牙齦紅腫嚴重,輕輕一碰就會出血,在清理結石的過程中,小吳不停喊:「酸!」
為什麼洗牙的時候如此「酸爽」?
因為很多人牙齦情況不好,某些部位牙根露出來,在震動和水霧沖洗的過程中,牙根比較敏感,就會出現酸痛感。
另外,有的人結石長得比較深,必須把工具頭伸到牙周袋裡,才能把結石清理乾淨,一般來說洗得越深,酸痛越明顯。若是牙齒有缺損,或結石已經侵蝕到牙根,洗牙時都會比較敏感。
第一次洗牙比較緊張,結石比較多,感覺不適應很正常,定期清洗適應了這種感覺,就不會覺得太難受。洗完後還會覺得牙齒特別光滑、輕鬆,忍不住舔舐。
其實大家平時自己照鏡子,就能大致看到結石的情況,牙縫處有沒有黃黃的污垢,牙齦是不是又紅又腫,很容易就能看到。那麼,這些結石到底是什麼?是怎麼形成的呢?把它放大看看就知道了。
不堪入目,牙齒放大1000倍,終於露出它的真面目!
牙齒真臟,到處是黃色的斑塊,就像糞坑。某些看起來很乾淨的地方,其實也被黃色的斑塊附著。牙齒裡還有點狀細菌,就像螞蟻一樣密密麻麻地攀附在牙齒上。看到這些場景,你還會覺得自己的牙齒乾淨嗎?還不打算好好刷牙嗎?
可能你會奇怪,自己已經刷牙了,也經常用漱口水和牙線,這些牙菌斑是從哪裡來的?其實牙菌斑很難完全清除,刷得再乾淨,過不了幾分鐘就會冒出來,除非一直刷牙,當然這是不可能的。如果超過12個小時不刷牙,恭喜你,將獲得成熟的牙菌斑,而且數量非常龐大。
起初牙菌斑並不會很顯眼,牙齒看起來還是很乾淨的,但是吃過飯後牙齒粘附了食物,還有黏性、絲狀的食物卡在牙槽和牙縫中,隨著食物殘渣被分解發酵,逐漸有軟垢形成,等到軟垢增多慢慢定型,就變成了硬硬的「石頭」。這個時候它就比較頑強了,牙刷在它面前都太溫柔,無法撼動它的地位,只有醫生用洗牙工具,才能把它清理下來。
牙縫中有很多牙結石,不去管它行不行?
有人覺得牙結石沒什麼要緊的,反正都在嘴裡,別人也看不到,這種想法大錯特錯,因為你張嘴說話、微笑的時候,別人還是能看到,而且結石還很臭,自己可能不嫌棄,但是周圍人都會嫌棄。
等到結石越來越多,每天刺激牙齦和牙根,你會感覺疼、酸脹,若細菌繼續侵蝕牙齒,牙齒就可能脫落。到時候拔牙、種牙就不是一個洗牙錢能解決的了。
可以說結石是各種牙周病的元兇,不想口腔問題頻發,那就要重視結石,定期清理,不能放任不管。
如何判斷自己的口腔健不健康?
1.舔一舔,牙齒表面是否光滑,有時吃過飯了,牙齒會有顆粒感,說明上面附著了很多牙菌斑。
2.聞一聞,看看自己的口水、口罩臭不臭,若是忍不住想吐,說明牙菌斑比較多,口腔不太健康。
3.看一看,牙齒是不是顏色很黃,牙縫之間有沒有堆積軟垢,牙齦是否又紅又腫,一般口腔不太健康的人,牙齒都特別黃,牙齦也是紅腫的。
4.晃一晃,捏住一顆牙齒前後晃動,若鬆動明顯,可能是牙根出現問題,也可以指甲刮一刮牙根,若異常敏感,不能受冷熱刺激,要及時治療。
大部分成年人都有牙結石,再正常不過了,有了結石不用怕,關鍵是盡快清理,一般人們會有三個選擇,首先是刷牙,一天兩次,每次至少2分鐘,每顆牙齒清潔10次左右,不同角度甩一甩,能清除70%左右的細菌。剩下來的細菌就要用牙線和漱口水來輔助了,不過不可能全部清除。
其次是洗牙,頻率不用太高,一般半年一洗,結石多的人可3個月一洗。順便看一下有沒有口腔問題,有的話一同治療。最後是少吃黏性的、過甜的食物,不要讓結石繼續增多了。
不管怎麼說,牙齒是自己的,只有它堅固且健康,我們到老來才有口福,若年紀不大就有一口爛牙,一吃東西就疼,那麼壽命也會受到影響,希望大家引起重視。
來源/touti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