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靠吃祖宗飯!哥哥是皇帝「大伯是光緒」奶奶是慈禧 他卻非常低調地「活到2015年」


末代皇帝溥儀的經歷幾乎是眾所周知的,他在皇位上的三上三下更是成為歷史趣談。

而多數時間與溥儀同進同出的「末代皇弟」溥傑,由於娶了一位日本妻子,曝光率也是極高。

然而很多人沒有注意到,在北京一座老舊的四合院里,住著一位執教小學40餘年的老教師。

Advertisements


這位被許多小學生稱作金老師的老先生,就是溥儀的四弟愛新覺羅·溥任。

他雖然有一個皇帝哥哥,而且大伯是光緒皇帝,甚至他的姨奶奶是大名鼎鼎的西太后慈禧。

作為一個真正的皇親國戚,溥任與兩位哥哥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,非常低調地活到2015年。

Advertisements


出身帝王家

1918年,愛新覺羅·溥任出生於北京什剎海北岸的醇親王府里,也就是現在的宋慶齡故居。

作為一個王子,溥任的家世絕對是顯赫的,然而要仔細一看,他的家世背景更是讓人瞠目結舌。

Advertisements

當然,這一切都要從他的祖父奕譞說起。

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個兒子,也是咸豐帝的弟弟。


當然,這些關係在後來都比不上另一層關係,那就是他的妻子葉赫那拉·婉貞,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。

因為這層關係,在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主宰中國命運時期,奕譞是清政府里響噹噹的實權派,后成為醇親王。

Advertisements

當他的二兒子載湉成為光緒皇帝后,奕譞的人生達到最高光時刻。

最後五年,他是在總理海軍衙門任上度過的。


Advertisements

奕譞的五子載灃繼承了醇親王位,其後載灃幾乎復刻了父親的人生歷程。

他的大兒子溥儀成為宣統皇帝,他自己成為最後一任攝政王,而愛新覺羅·溥任就是載灃的第四個兒子。

如果中國沒有出現辛亥革命,清政府能夠一直苟延殘喘下去。

因為大哥宣統帝溥儀沒有兒子,二哥溥傑的子嗣有日本血脈,而三哥溥早夭,那麼溥任的長子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皇帝。


Advertisements

由此再推下去,溥任想必會繼任醇親王,又可能成為一位響噹噹的實權人物。

當然這一切都是如果,由此可以知道,溥任的前途曾一度那麼「金光燦爛」。

一場辛亥革命,不但是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,同時對於這個一家三世「兩度潛龍」,先後出過兩位皇帝的帝王之家的影響更是極為巨大。


Advertisements

辛亥革命爆發后,生性淡泊、為人忠厚並且頗識時務的攝政王載灃便卸任回家了。

他神清氣定地對夫人說:「從此就好了,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。」

從那時起,這位曾經的攝政王沒有過任何心有不甘的舉動。

他冷眼旁觀了「張勳復辟」 的鬧劇,多少貝子貝勒來找他,希望他能夠振臂高呼,集結力量出山,都被他一一拒絕。


載灃實在是厭倦了政治鬥爭,對「大清」必然滅亡的命運更是心知肚明。

1925年1月,載灃在家中隆重地接待了孫中山先生,兩人握手言談。

載灃坦言:「他最擔心的是,怕因為同意宣統皇帝退位,因而被清朝遺老指責是他斷送了大清江山」

而孫中山則讚揚他:「在辛亥革命后辭去攝政王,此舉是愛國的,有政治遠見的行為。」


孫中山還肯定了他的政治定力,認為他在「關鍵時刻能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擺在前頭,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。」

那時候,已經是7歲少年郎的溥任,親眼目睹了父親與孫中山握手談話的一幕。

這對他的性格和日後的成長經歷,有著深刻的影響。

當然後來大哥溥儀不甘心失去手裡的權力,1932年出任偽滿洲國「執政」,1934年當上「滿洲帝國皇帝」,實際上卻成為日本侵略者的「兒皇帝」。


而溥任與父親載灃遷居到天津,冷眼看著世界的變化。

後來載灃還是掛心溥儀、溥傑兩個兒子,溥任便陪著父親去長春看望兩位兄長,這趟出行完全是私人身份,沒有任何政治色彩。

當時,父子二人親眼見到溥儀處處被日本人所控制的情形,根本沒有「皇帝」的威儀。

載灃悄悄對溥任說,當小日本的兒皇帝有什麼好?連石敬瑭都不如呢!溥任也極為認可這一點。


然而這時候卻出現一件麻煩事,那就是日本人和溥儀特別看重載灃、溥任父子二人的到訪,極力勸說他們留在長春。

這不啻於是狼窩虎穴,於是兩人便設計返回天津。

在溥任的掩護和幫助下,載灃裝病卧倒在床,數日不吃、不喝,似乎真的病得不輕。

實際上,每天溥任暗地裡給父親餅乾吃。


這對於一個十四歲的少年來說,那是一個很大的考驗,不但要秘密,更要機警,不能露出任何破綻。

好在這一計策沒有被日本人和溥儀識破,父子二人才得以離開長春,回到天津,逃出了日本人的魔爪。

這時的溥任就已經表現出了極為沉穩、機智的性格,並且眼光也極為遠大,沒有被溥儀當時的虛假權勢所矇騙。


金老師原來是「任四爺」

此後無論是在天津,還是回到北京的醇親王府生活,載灃和溥任父子二人就再沒有分開過,真可謂是相依為命。

當時的日本人和後來的國民黨都對醇親王府虎視眈眈,為保全家業,父子二人商議利用王府內閑置的房子辦學,這樣作為辦學之地,就不會被強行沒收。

1947年,由溥任出面,籌辦了「競業小學」。

載灃任董事長,溥任是校長,妹妹當老師,課桌椅都是用王府的舊物改制的。


招收的也多是附近的貧苦家庭孩子,很多學生都是免收學費的,可謂是當時的「義務教育」。

最初只有20多名學生,後來發展到6個年級200多個學生,這樣光靠溥任兄妹就有點教不過來了,於是他們就另外請了幾位教師。

溥任親自代課,當時他對外用的就是金友之這個名字。

他講的最多的是語文,有時課比較多時,講的咽炎都發作了。

這所小學辦得可以說是有聲有色,一直堅持到新中國成立。


溥任回憶那時的情景,真的是一言難盡。

當時「父親載灃重病時,只能坐輪椅行動」,而且「大哥溥儀、二哥溥傑在戰後生死不知」。

全家的「大事小事、里裡外外全靠我一人承擔」,而且還要「飽受府內國民黨駐軍的騷擾」。

「若不沉穩,行嗎?如意志不堅強,輕舉妄動,何去何從稍有差池,命運將不堪設想啊!」

溥任回想起來仍然是感到如履薄冰,不寒而慄。


1949年1月30日,北平和平解放后,忐忑不安的一家老小終於得到了一個大喜訊:醇親王府作為載灃的私產,政府要出錢收購。

1949年10月,溥任出面將王府賣給高級工業學校,全家遷居東城魏家衚衕一個大宅院內。

但是他們的辦學依然沒有停止,只是把學校搬遷到家廟裡。

直到1957年,溥任按照國家統一辦學的政策要求,把競業小學連同房產一起,全都交給了國家。


他自己則仍留在西板橋小學、廠橋小學教書,一直到1988年退休。

他在三尺講台上度過了四十多年的粉筆生涯,「金老師」受到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。

回憶起當小學老師時的美好時光,溥任充滿激情:「那時候,每人也就掙四五十塊錢,也沒人說累,幹得還挺來勁兒,活得很充實啊!」

然而許多學生不知道的是,他們的金老師在家族裡是響噹噹的「任四爺」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